趣文网,分享全网好句子、好文章!

《皮囊》最辛辣的一句话 被3.8万人铭记 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灯

时间:2023-09-18 02:07:01

相关推荐

《皮囊》最辛辣的一句话 被3.8万人铭记 是成年人的指路明灯

人终是要和自己和解,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放不下皮囊

自古以来做文章,无不以文章之奇事情之奇而穿凿第叙,即使贯穿全部事实,错综全部始末,却也窥不透那皮囊,更看不见那骨肉包裹着的心。更不知,皮囊虽是无用物,却也有心有感。

唯独此书不然。

看作者所叙,既无高谈阔评,也非锦心绣口,更不直通通地抒胸臆,只是一笔笔地,慢慢滴,一个皮囊一个皮囊的画,再把那皮囊里的血脉魂灵连在一起,给人一个横的、贯通的无言默默。

《皮囊》这个名字,听起来像流行的鸡汤文,其实并不是,它所描述的是撕开自己的皮囊,直面那个伤心的、“丑陋”的自己。

它从不同角度的刻画,让你看到了一个个鲜活生命,最终,也让这生命以最真实丰盈的状态呈现到你的眼前。

读着读着,你就会发现,那个人,你好像曾经遇到过。让你觉得每读一页,都好像发现了更加真实的自己。

看他写母亲的房子,母亲的房子,便是母亲的皮囊,却是父亲送给她的最好的裹着热心的肉体。则恰是她一生的宣言,可以硬邦邦而孤傲地屹立于大地之上,根基甚稳。再看别人家的生活,都是浅浅地敷在上面。

写着母亲,却笔笔勾连着父亲,捎带这别人。那一切的温暖、逸乐、疼痛、脆弱、坚强、可耻,纠缠在一起,就是全部肉体的一生。

包括我们每个人。

作者在每个皮囊里点了一盏明灯,照亮那不得心,像是荒野暗夜里一盏灯笼,让你明明白白地看到它的闪耀。比如他那石一般的阿太,石一般的心,却血淋淋的看穿一副皮囊,把肉体的苦与乐、动与静顶在头上,以证诸世。

作者之狠,恰在于此,世上凡敢将自己亲人之皮囊割开让人看魂心的人,都是狠人。

作者之妙,也在于此,世上凡能从那细微里挖骨剜髓拷问生的意义的人,接近于佛。

蔡崇达是执着的,执着相信着人与人关系的建立,充满偶然又似乎必然。可他还是说不清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

他说不清,于是,他在叙述着一种狂热,一种偏执,却是普遍的渴望。

我们渴望的时候,蔡崇达拍遍栏杆,问尽苍生,悄悄吞咽着自己历尽的沧桑。

他从身边之皮囊,就是静悄悄地写到了城,写到了车和海。他的心绝不是局限于那个小城,那些身边的皮囊的。他绘出的恰是一副大皮囊,却如皇帝的新装,让人看不见摸不着。

他把我们带进去,又带出来,转来转去,还把我们带回去。他想写父亲,却没一篇题目与父亲有关,但他却在字里行间控制不住父亲二字往出窜。

这样的就不能自我控制就像他控制不住自己的悔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他的父亲摸到他都已经发白的时候,他再也不会控制住父亲在自己心里的汹涌了。

于是那一刻,他明白——“才知道自己恰恰剥夺了我所能给你(父亲)的、最好的东西。”

知道归知道,但他清楚,他还是不认识自己的父亲,即使他们是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

严格来说,他却只是知道父亲的人生,只是知道作为父亲这一角色在他的生活中参与的故事,始终没有真正地看见并理解父亲。

《皮囊》就像一盏明灯,不仅仅照亮了生活,也是照亮了过去

《皮囊》这本书是他第一部文学作品,他对于自己作品的评价就是:“书中没有一句废话”。

《皮囊》中包裹了14个温柔又残忍的故事,里面容纳了一个个既失去家乡又尚未抵达远方的生命,就如同正在生活汇总摸爬滚打的我们一样。

真挚坦白,故事娓娓道来,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第一章节,讲述了外婆的母亲,活到了99岁的阿太。

阿太在别人眼中是一个凉薄、没有心的神婆,外婆50多岁时就撒手人寰,阿太已经是一个老人了,还是要体会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亲戚们都怕她想不开,但是阿太这个人却一滴眼泪都没流,反而嘴里骂骂咧咧,一会掀开棺材看看,一会跑到厨房里看看,这让人感受不到他的悲伤。

蔡崇达描述阿太最有意思的要属这一段了:

阿太是个狠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把手指头切断了。”

我看到这样一位鲜活的老太太的时候差点笑出了声,但是回头看看以前村里的老太太,那些经历了很多生死离别的老太太,她们又是有几个郁郁寡欢,柔柔弱弱的呢?她们干事总是手脚麻利,七八十岁了还是能干一些农活。

这些老人的悲伤从不轻易示人,她们喜欢争的是一口气,也是自己做人的骨气,当作者的阿太连自己女儿去世都没有流泪的时候,大家都骂她没良心,这时候她也没有解释,只是冷冰冰的说了句:“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

如果整天伺候皮囊,那么是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皮囊的人才会成才,这看似无情的话,其实是阿太的人生观,而我第一眼看的时候。

竟然未能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知道看到阿太崩溃的时候,九十多岁的老人,去补屋顶的时候摔了一跤,从此之后只能躺着,这个时候阿太终于哭了,说:“阿太动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

《皮囊》中有这么一句话,被3.8万人铭记,并成为很多人生活的指路明灯,原文是这样说的:“我们的身体本来多么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

生命中那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本来就是欲壑难填的,而我们的人生,却也因为舍不得才会被羁绊。

灵魂本来就是轻盈的,但是我们却需要一具《皮囊》,我们舍不得摆脱这幅皮囊,原本轻盈的灵魂,便有了踏实感。

阿太这一生,对自己皮囊的理解很透彻,甚至是我前所未见的观点,她看开了,也看懂了,有皮囊的人想着摆脱身体的累赘,让思想达到更高的高度,阿太却想用好这幅皮囊,当阿太失去亲人的时候,她真的不伤心吗?

《皮囊》一书给我感悟,其实过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那么重要,灵魂的清澈和心灵的满足才是最重要的,就像这本书的推荐语里说的那样,“人生或许就是一具皮囊打包携带着一颗心的羁旅。心醒着的时候,就把皮囊从内部照亮。”

我读《皮囊》的时候,只想悄悄地劝劝作者,放开那拷问和执念,不要再去抗衡,也不必惶恐,更不必定要抵达某个皮囊之下的心。那无法有真正的抵达。只会给自己的文字带来艰难。

但这已经很足够了。对于读者来说,完全足够。足够激发他们去审视每一个与己相关的皮囊,包括自己。

作者揭开皮囊的同时,我们也跟着揭开了一遍自己的皮囊。虽然,也许很多人并没看清楚自己皮囊之下的肉体与心。但这种激发,已经很让人欣慰了。

关于这本书的文字,像是大刀阔斧凿刻一般的写作,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不论我们是否喜欢,但这也怪不得作者,因为作者本就在写《皮囊》,文字语言,不过文章之皮囊而已,我们何必又舍本质而求皮囊呢。

《皮囊》所传达的思想,每个人都是不同的,都有自己独特的灵魂,这样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人们,若没有心,若失去了灵魂,这具躯体也如《画皮》中那样,不过是一张随意描画的皮囊而已。

全书58元精装版,对于很多普通人来说是一顿午饭的支出,却可以点亮你的人生!

如果您也想品读这本书,可以点击下方购买正版: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显示评论内容(2)
  1. 六月!2024-01-02 08:09六月![北京市网友]43.241.252.147
    3.8万人铭记句子肯定有独特魅力我也想知道是哪句。
    顶5踩0
  2. 北鞅2023-11-10 05:08北鞅[火星网友]203.56.254.148
    《皮囊》辛辣句话令人深思对成年人确实是盏指路明灯。
    顶0踩0
相关阅读
被人铭记的《皮囊》经典语句 只要心亮着 灵魂就不会消亡

被人铭记的《皮囊》经典语句 只要心亮着 灵魂就不会消亡

蔡崇达这位1982年出生于福建晋江的作者,在三十多岁时从新回忆自己的父母与家乡,以刻画人物肖像的方式描绘了福建渔业小镇的时代变迁

2023-05-06

指路明灯的十句话 致每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指路明灯的十句话 致每一个迷茫困惑的人

02、致每一个焦躁不安、迷茫困惑的人,在最难熬时调整心态,单枪匹马与世界对饮,历经磨难亦不忘初心

2023-02-06

“鲁迅”最经典的一句话 充满人生哲理 网友:我的指路明灯!

“鲁迅”最经典的一句话 充满人生哲理 网友:我的指路明灯!

他的作品也是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2023-08-15

刘德华推荐的《皮囊》为何一句话痛击4万人的心?让无数读者泪目

刘德华推荐的《皮囊》为何一句话痛击4万人的心?让无数读者泪目

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禁想起了青年作家崇达的一部作品皮囊!它让我意识到一点:真正能够贯穿我们一生的,并不是外在的皮囊,而是每个人皮囊下的灵魂

2023-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