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10句 你肯定没看过

时间:2018-05-18 09:06:35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养生经典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智慧和健康理念。不少人熟悉其中的一些名言,但也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珍贵言论。本文将分享黄帝内经中的十句经典养生名言,或许你之前从未在其他地方看到过。这些名言涵盖了饮食、运动、情志调摄等多个方面,是古代智慧在现代生活中的闪光点。通过学习和领悟这些名言,或许我们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保持身心健康。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隐匿在古籍中的珍贵养生智慧,共同启迪内心灵魂深处的生活智慧。

《黄帝内经》又称《内经》,

是中国最早的典籍之一,

也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首。

相传为黄帝所作,因以为名。

但后世较为公认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

作者亦非一人,

而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

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来。

1. 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

意志调和,就会精神集中、思维敏捷,魂魄正常活动而不散乱,没有懊悔、愤怒等过度的情绪刺激,五脏的功能正常而免受邪气的侵袭。

可见,长存浩然正气,无杂念,少贪念,才能靠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的境界。

2. 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我已经知道许多疾病的发生,都是和气的变化有关。大怒使气向上逆行,大喜使气涣散,大悲使气消损,大恐使气下沉,受惊使气紊乱耗损,思虑过度使气郁结。

这是中医对于七情过度引发气机失调进而产生疾病的认识。七情是人体的正常状态,但一旦过度就会诱发疾病。发病以外界刺激引起情志异常为主因,首先影响人体气机,同时情志波动异常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3. 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忧愁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

心是五脏六腑的主宰,所以,悲伤、哀怨、愁苦、忧伤的情绪会牵动心神,心神不安就会使五脏六腑都受影响。反之,心静则五脏六腑皆安。

既然,牵一心而动全身,心即为全身之“机”。所以,养生重在养心,养心即养神。

4. 故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人在睡觉的时候,对血液的需求量减少,因而就有部分血液贮藏到肝脏;而当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血液便又及时地运行到所需部位。所以眼睛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看见东西;脚得到血的营养,才能走路;手掌得到血的营养,才能握住东西;手指得到血的营养,才能灵巧使用。

这里的血可以理解为气血,就是人卧则气血归于肝表人身的气血。肝与目密切相关,肝统血与血脉相关。肝开窍于目,肝受血而能视。手掌、关节的活动由肝主,故受血肢体关节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5. 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人高兴时,营卫之气运行通畅,所以适度的喜,可使气和志达。

但过度喜悦,反会令人精神涣散,心气弛缓,出现心悸、失眠,甚至精神失常等症状。

6. 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飧泄,故气上矣。

大怒会使肝气上逆,血液也随气向上逆行,病情严重的,可以引起呕血,如果肝气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功能,还可以导致消化不良、大便泄泻的飧泄病。所以说怒则气上。

适当的怒是一种上升、扩展的力量,有「怒气」则每天精神充沛,工作有目标,人生有动力;相反,缺乏怒则使人懒惰、逃避、退缩、怕事。但是,当怒太过的时候,则可以使人生病。

7.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所以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是顺应四季的时令,以适应气候的寒暑变化;不过于喜怒,并能良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节制阴阳的偏胜偏衰,并调和刚柔,使之相济。像这样,就能使病邪无从侵袭,从而延长生命,不易衰老。

可见,中医养生的范围之广泛、其內容之丰富,有顺四时,节阴阳,调精神,以及按摩、针灸,导引,气功,药饵,运动等,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各个方面,且用很少时间,而又不费大气力的手法来养生保健,往往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8.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饮食过量,就要损伤肠胃,这是脾胃病的常见病因。

饮食营养固然为人之所必需,但也不能忽视其两面性,犹如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论:“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9. 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身体轻强,老者复壮,壮者益治。

知道调理的人身体就强健,不知道调理的人身体就容易衰老。这是同样的身体却出现了强弱两种情况的原因。懂得养生之道的人,能够注意共有的健康本能;不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却做不到。

不善于调理的人,常感身体不适;而重视调理的人,就能让身体处于较好的状态,这样即使已经年老,亦可以身体强壮,而本来就强壮的人,身体就变的更好了。

10. 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淡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通晓养生之道的圣人们,能够顺其自然,没有过高的欲望和不实的追求,在内思想上安闲清静,在外不妄行劳作,不使自己感到身心疲劳,注意调节不良情志,摒弃杂念妄想。

乐于保持恬惔的精神状态,顺心从欲,能够保证自己居于不被物欲蒙蔽的境界,生命根基坚固,因此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黄帝内经经典养生名言10句 你肯定没看过》,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黄帝内经》中的秋季养生金句

《黄帝内经》中的秋季养生金句

...晕厥以往,便是由于肺气虚损伤了。不难看出,秋季健康养生情绪上的调养十分关键。《黄帝内经》就告知大家,秋季要“收敛性神气十足”“没外其志”,仅有如此才可以“使秋气平”,“使肺气虚清”。为什么人的情绪与身...

2008-10-25

读懂《黄帝内经》6句养生法则 你就能防病强身(深度好文)

读懂《黄帝内经》6句养生法则 你就能防病强身(深度好文)

...,减缓衰老,延长性命。《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养生基础理论值得特别关注。以下六项是精华中的精华。01顺应自然。日出日落,寒来暑往;弱强壮衰;生老病死;这个世界上的一切自然、人、事都在...

2023-11-08

小暑大暑 有米不愿煮 老祖宗的这句话有道理么?黄帝内经怎么说

小暑大暑 有米不愿煮 老祖宗的这句话有道理么?黄帝内经怎么说

...”、“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

2023-09-18

《黄帝内经》长寿之法难懂?用白话文解读 你一看就明白!

《黄帝内经》长寿之法难懂?用白话文解读 你一看就明白!

...现代语境总结如下:一、记住:起居有常,睡觉养阳,是养生第一要素。不管春夏秋冬,睡觉的时间应该把握在晚21:00—早3:00。这时肝胆当今值班,需深睡状态,有利于排毒。同时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

2023-05-05

从文本角度看《黄帝内经》表达特点

从文本角度看《黄帝内经》表达特点

...极致才能真正全面地吸收水谷精微;对待《黄帝内经》等经典,也要烂熟于胸,才能真正把握“活的思想”。那么,对经典文本特征的充分了解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文本而言,《黄帝内经》的表达方式显然不是分析型的,因...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