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蛛丝马迹 一个连汉语词典都解释错误的成语!

时间:2017-01-04

01、错误的解释蛛丝马迹,蛛指的是蜘蛛,那马呢?想必很多人都会说,那不就是马吗?老师都这么说的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88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有这么一个成语,不仅普通人都理解错了,就连语文老师都理解错了,甚至连《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等词典也解释错了!

这个成语就是“蛛丝马迹”。

01、错误的解释

“蛛丝马迹”,“蛛”指的是蜘蛛,那马呢?想必很多人都会说,那不就是马吗?

老师都这么说的。

百度百科则解释道:

“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马蹄的印子可以查出马的去向。比喻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再一翻《汉语大词典》、《中国成语大词典》、《汉语成语考释词典》等词典都解释道:

“蜘蛛的细丝,马蹄的痕迹。比喻隐约可寻的线索和依稀可辨的痕迹。”

从而引申为人们可以从细微处发现事情的线索与真相。

比如,“蛛丝马迹”经常用来形容侦查人员的细心观察与判断,查找到案件真凶。

这个成语意思大家都很容易理解,平时也很常见。只是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词典的这个解释是错误的。

“蛛丝马迹”的“马”,不是马匹的马,而是一只虫。

其实,我很早之前就觉得很纳闷。

既然“蛛丝马迹”比喻的是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细微的线索。

“蛛丝”确实很细微, 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

可是,对比蜘蛛,马却是个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柏油路的古代,马留下的蹄印与痕迹是非常很明显的,根本称不上“隐约、依稀、细微”。

蜘蛛的丝与高头大马的蹄印, 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是很难相提并论的。

因此,我们仔细一推敲就会发现, 词典和百科将“蛛丝马迹”说成是解释是马留下的蹄印与痕迹很难成立的。

是词典和百科搞错了吗?是的,确实是搞错了。

如果“蛛丝马迹”说的不是马?那又是什么呢?

要了解这个,首先得知道成语“蛛丝马迹”的出处。

02、成语出处

成语“蛛丝马迹”最早出自清朝文学家王家贲的《别雅序》:

“大开通同转假之门,泛滥浩博,几凝天下无字不可通用,而实则蛛丝马迹,原原本本,具在古书。”

“蛛丝马迹”在这段记载里指的确实是“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的意思。

问题就在于,这个马真是骑马的马吗?

同时期的清朝文学家夏敬渠在《野叟曝言》中记载道:

“蛛丝虫迹,屋漏蝙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如何。”

夏敬渠就将“蛛丝马迹”变成了“蛛丝虫迹”,这样就更方便让人理解了。

事实上,“蛛丝马迹”的“马”,此马非彼马,此马名为马,实为虫!

蜘蛛通常在房间的顶部结蜘蛛网,而房顶上还有一种虫子, 叫“灶马”。

灶马爬过的地方会留下很多不明显的痕迹, 这就是“马迹”。

蜘蛛丝和灶马爬过的痕迹经常在一起出现,而且都非常的不明显,所以并列称之,于是就出现了“蛛丝马迹”这个成语因此这个马指的是“灶马”。

03、灶马

“灶马”虽然也叫马,但它与拉车驾辕、四蹄如飞、奔腾而过的的哺乳动物"马"没有任何关联。

而是一种活动于灶台上或洞窟内的一种有名的洞窟性及群栖性昆虫小昆虫。

体长36-38mm,体色红褐色至黑褐色,体型宽大,体背隆突或驼背状,故称“驼螽”。体表坚实,前胸背板有2条不明显的纵纹,无翅膀,靠后腿摩擦鸣叫。

六肢长,关节及胫节具棘刺,转节黄白色,后脚腿节异常粗大,侧缘淡黄褐色具线状斑纹。

这种小昆虫,学名“突灶螽”,属直翅目蟋螽科。

俗名“灶马”,有的地方也称“灶鸡子”,“土灶鸡”。

灶马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出没于灶台与杂物堆的缝隙中,以剩菜、植物及小型昆虫为食。

一年四季都可发现夏季常见于田野草石、土隙间,入秋后进入居民室内的厨房、灶间、或餐馆、豆腐坊的宅基、墙角、砖瓦的缝隙间,喜欢生活在炉灶等温暖的地方;

在野外时以植物的茎、果、叶为食,在室内则以饭粒、菜屑等为食。

古人认为它是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这才称它为“灶马”。

它长得像蟋蟀,又不是蟋蟀。唐朝文学家段成式在《酉阳杂俎·卷十七·广动植之二·虫篇》中记载道:

“灶马, 状如促织,稍大,脚长,好穴于灶侧。俗言灶有马, 足食之兆。”

“促织”就是蟋蟀,而“灶有马,足食之兆也”这句话则表明,在古代人们习惯上认为家里有灶马并不是件坏事,因为,只有富裕之家它才光顾的。

在一些地方神话故事中,“灶马”还是灶神的坐骑。

而且,灶马是一种对人无害的昆虫。

不仅如此,灶马还是一味不可多得的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灶马

“干燥全虫性味辛、咸、温,入肺、脾二经,捣碎外敷,可治竹刺入肉,有拔刺消肿之功”。

因此,灶马也算是一种益虫了。

结语、

知道了什么是“灶马”,也就能理解“蛛丝马迹”的意思它指的是从挂下来的蜘蛛丝可以找到蜘蛛的所在,从灶马爬过后的印记可以查明它的去向。

从而被大家引申为“事情所留下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

正因如此,在《通用成语词典》解释“蛛丝马迹”时,就明确指出指的是“灶马”。

而这个解释才是正确的。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蛛丝马迹 一个连汉语词典都解释错误的成语!》,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敷衍的英文怎么说?看完直呼 以后能不能长点心呀

敷衍的英文怎么说?看完直呼 以后能不能长点心呀

...看《闪电侠:第一季》,剧集中Eddie发现了一些闪电侠的蛛丝马迹,警探Joe要巴里编一些科学的东西搪塞/敷衍他一下。英文是:In other words, make up some science-y stuff to throw him off?Science-y在讨论敷衍之前,我们先看一下Science-y这个词...

2020-04-11 #经典句子

纠结了好久 终于知道成语“美轮美奂”里原来暗藏这些秘密……

纠结了好久 终于知道成语“美轮美奂”里原来暗藏这些秘密……

...置等美好漂亮。而且这也是有理论依据的,请看:《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商务印书馆 2014年1月版)是这样解释该成语的:《礼记 檀弓下》里说,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武建成宫室后,人们前去庆贺,大夫张老说:“美哉轮焉,...

2015-04-06 #经典句子

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

成语“空穴来风”释义定解

...语等得以趁隙而入。也比喻传言没有根据。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版)《新华词典》(商务印务馆2001年版)和《中华成语词典》(中华书局2002年版)则基本上都解释为:比喻流言、消息的传播不是完全没有原...

2023-09-04 #经典句子

十个人有九个都会用错的成语 看看你能对几个?

十个人有九个都会用错的成语 看看你能对几个?

...来越凉了,该做棉衣服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中对七月流火增加了一个义项,即 “也指天气炎热”。好了,这几个成语您清楚了吗?其实生活中容易让人望文生义的成语还很多,如果您也知道几个...

2017-08-12 #经典句子

原来 成语“蛛丝马迹”中的“马”并不是指哺乳动物中的马

原来 成语“蛛丝马迹”中的“马”并不是指哺乳动物中的马

蛛丝马迹,最早出现在唐代杨筠松《龙经·统说》中,是用来形容地脉:“引到平处如蛛丝,欲断不断马迹过。”那么,这个“欲断不断马迹过”中的马究竟是什么呢?此马可非寻常之马,而是指一种昆虫,体形很像蟋蟀,名叫...

2008-06-21 #经典句子

你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30个含有“文”字的成语考考你

你的文化水平有多高 30个含有“文”字的成语考考你

“文”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14个意项,分别是⑴字;⑵文字;⑶文章;⑷文言;⑸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⑹文科;⑺(跟“武”相对)非军事的;⑻旧指礼节或仪式;⑼柔和,不猛烈;⑽自然界的某些现象...

2013-05-16 #经典句子

不留痕迹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不留痕迹的出处 释义 典故 近反义词及例句用法 - 成语知识

不留痕迹,指做事彻底,没有留下蛛丝马迹。出自: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近义词有:不落痕迹,不留痕迹是中性成语,可...

2008-10-07 #经典句子

这么奇怪的知识 不能我一个人增加 那些让文案懵逼的成语……

这么奇怪的知识 不能我一个人增加 那些让文案懵逼的成语……

...来分享一下这些“卧槽这也是成语?”的成语。空心汤圆汉语成语,比喻徒有虚名而无实利或不能落实的诺言。空心汤圆,是吃了个寂寞吗。。。司马称好汉语成语,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我刚开始还以为司马称好是...

2007-09-30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