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左江花山岩画:镶嵌在壮美山河间的中华文明画卷

时间:2014-10-18

作为我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展示出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内涵和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792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今年7月,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我国6项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报告,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左江花山岩画展示出独特的文化景观和岩石艺术,生动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精神世界,具有很强的文化艺术内涵和较高的研究价值。

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 新华社发

如椽之笔:跨越千年的鸿篇巨制

花山,壮语称为岜莱,意为“有画的山”。据考证,左江花山岩画是由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其绘制年代可追溯至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青山临碧水,岩画面台地”是对花山岩画空间特征的描述,色彩鲜艳的岩画与雄伟高大的山体、清澈如镜的河流及开阔宽敞的台地浑然一体,共同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壮美画卷。

左江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崇左市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及扶绥县境内,分布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两岸200多公里的崖壁上,由岩画密集分布、最具代表性的3个文化景观区域组成,包含38个岩画点、109处岩画、4050个图像,最低的岩画距江面约15米,最高的距江面约100米。其中,宁明花山岩画总长221米,画面宽170余米,高近40余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遗存各种图像1900多个,规模宏大、场面壮观,是整个左江岩画群的代表。

左江花山岩画元素多样,善于运用粗犷的笔调,勾勒出所画对象的轮廓,描绘壮观的社会生活场景。岩画中的图像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三类,以人像为构成主体。人像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可分为正面和侧身两种造型,呈现出明显的整齐感和规律性。动物画像有兽类、鸟类等,主要是狗,皆为侧向,作小跑状。器物则有环首刀、羊角钮钟、铜鼓、独木舟等。不同的图像交错并存,构成一个个组合单元,排满整个岩壁。岩画构图布局规整,疏密相间,动感十足,极像一场庄严而又欢快的大型活动,展现出2000多年前骆越人的生活场景与精神风貌。

左江花山岩画记录了骆越人的诸多历史信息,与相关的考古发掘和民俗遗存相互印证。岩画中蛙形人腰间斜挂的环首刀,与广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环首刀完全一致。岩画中的羊角钮钟,与曾经流行于广西壮族聚居区的羊角钮钟,在形状及构造方面基本相同。岩画中举手蹲足的“蛙舞”姿势,至今在当地一些节日会演活动中可见。而岩画中多次出现的铜鼓,印证了历史文献中记载的左江流域的铜鼓文化,在现实生活中也被大量发现。

待解之谜:骆越文化的历史印记

左江花山岩画是骆越人的智慧创造和骆越文化的有机载体,对于研究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探讨岩画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专家考证,左江花山岩画并非一蹴而就,创作过程前后大约持续了700年。清代《宁明州志》记载:“花山距城50里,峭壁中有生成赤色人形。”可见这些赭红色岩画,历经风雨洗礼而依然保持着鲜艳的色彩。据文物部门检测,岩画颜料的主要成分是天然矿物质——赤铁矿,还包含有胶类黏合剂。但究竟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骆越人是如何获取和配制这些成分的?留下许多谜团。花山岩画所处的悬崖高达百米且向河面倾斜,无论从山顶向下吊绳或从山脚向上攀爬进行绘制,都几乎是不可能的。骆越人究竟是如何在崖壁上进行涂绘作画的?仍然是一个谜。

左江花山岩画绵延千年、内涵丰富,其中用赭红色粗线条勾勒的形象轮廓,鲜艳夺目、如影随形,是骆越人祖先崇拜的文化表征。宋代《续博物志》中有相关记载:“二广深谿石壁上有鬼影,如淡墨画。船人行,以为其祖考,祭之不敢慢。”古人文献里的记载,在某种程度上展现着花山的神秘。

而岩画中形态各异的铜鼓,是骆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形成后就得到广泛传承和发展,显示了该区域广泛兴盛的民族文化特色,如今,铜鼓仍是当地人节庆时使用的乐器。

此外,由于历史久远,又缺乏相关文献记载,专家对一些岩画的内容观点不一:如抗击外敌入侵获胜的庆祝活动、祈求神灵保佑的祭祀仪式、渴望繁衍不息的原始图腾……岩画的具体内涵至今仍无定论。也许这正是花山岩画的魅力所在。

作为亚洲东南部规模最大、图像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岩画群,花山岩画以其原创性、稀缺性和典范性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岩画在美学和创作技术方面的巅峰之作。蹲式人形图像是花山岩画的创作主题,这一图像在岩画中的比例高达82%,在世界范围内属于独创。值得一提的是,花山岩画采用平面塑造的创作手法,风格高度一致、色彩历久不褪,粗犷的外貌与活跃的动感相融合,“剪影”般的艺术效果极具冲击力和感染力。

左江花山岩画局部。 新华社发

传承之路:文化遗产的永续发展

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花山岩画犹如一座时空之桥,贯通古今、连接中外,成为不同文化相互交流与融合发展的纽带。

花山岩画是记录南北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载体。据考证,在秦朝统一岭南之前,古骆越人就已经与中原、荆楚等地的人们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文化交流。在美国、加拿大、阿尔及利亚、澳大利亚等地的原始岩画中,也存在着与花山岩画类似的图像造型。这表明,作为无文字时代人们交流信息、表达情感与保存记忆的符号,岩画是人类最古老的通用语言之一,也是相互沟通交流的重要历史印记。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上,左江花山岩画出现在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历史画卷之中,吸引全世界的目光。2016年7月,左江花山岩画通过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一带一路”背景下,左江花山岩画已经成为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合作发展的重要内容。

可以说,作为中华文明遗产乃至世界文化遗产的代表,在新的历史时期,左江花山岩画在展现中华文化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促进不同文化交流融合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加强保护与修复工作,是延续其生命和发挥重大价值的重要途径。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左江花山岩画的神秘面纱逐渐揭开,国家和地方政府也越来越重视对这一民族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和传承。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开启申遗工作以来,广西进一步强化花山岩画的传承、保护和深化研究,有序推进相关工作。地质、建筑、文物修复等方面的专家,就岩画修复工作进行了“会诊”,于2009年12月正式启动花山岩画保护修复工程。文物部门修建了花山岩画监测站,对岩画进行全面监测并实时上传数据。景区等相关部门通过开展日常巡视、实施全面监测、做好岩体加固、加强生态保护、重视灾害防治、制定专项法规等措施,探索花山岩画的科学保护之路。左江两岸的居民也自觉保护岩画及周边环境。多方共同参与,形成了花山岩画保护的合力,守护好人类共有的文化财富。

同时,在左江两岸,当地通过举办“花山国际文化节”“三月三骆越王节”“九月九骆越感恩节”“骆越祈福祭祀大典”等系列民俗活动,做好花山岩画的传承,让花山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来源:中国民族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左江花山岩画:镶嵌在壮美山河间的中华文明画卷》,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沧州举行青少年优秀作品展演

诵读经典 传承文明 沧州举行青少年优秀作品展演

...剧、配乐诗朗诵的形式,结合琴、筝等民族乐器,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源远流长。其中,“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等经典名句激励着沧州少年们不断奋发努力,长大...

2020-06-17 #经典句子

左江科技:根据研发项目类型不同 研发成果效益转化时间长短不一 短则几个月 长则数年

左江科技:根据研发项目类型不同 研发成果效益转化时间长短不一 短则几个月 长则数年

每经AI快讯,有投资者在投资者互动平台提问:公司加大了研发投入,且您之前回复公司至今无研发失败案例,请问研发成果需要多长时间能转化为效益呢?左江科技(300799.SZ)10月15日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根据研发项目类型...

2017-06-27 #经典句子

白山松水的记忆:牧童骑牛分享吉林博物馆系列之扶余高句丽

白山松水的记忆:牧童骑牛分享吉林博物馆系列之扶余高句丽

...与变迁,反映了边疆各族人民不断的交流融合,共同创造中华民族文化的恢宏历史进程。巍峨的长白山,孕育生命的三江之源,肥沃的松嫩平原,边疆各民族共同生活的美丽家园。在这里各族儿女携手谱写着中华民族大融合的历...

2018-11-01 #经典句子

首博文化花丝镶嵌金镶玉《福禄万代》专家研讨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首博文化花丝镶嵌金镶玉《福禄万代》专家研讨会在首都博物馆举行

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历史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其背后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展现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载道的文化,凝结于中华传统文脉,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序传承,是民族文明成果的汇...

2024-01-09 #经典句子

刘新文|话说菏泽——双河桥头话双河

刘新文|话说菏泽——双河桥头话双河

...然是一片十分让人神往的地方。2010年9月17日,在菏泽市中华路与和平路交叉路口银座南边的国贸中心建设工地发现了一座元代古沉船,除了发掘出了一些元青花瓷器外,还有那时的人们使用过的油灯和生活用品,还有一对镶嵌...

2023-07-04 #经典句子

共话齐鲁情|泱泱齐风!走进齐文化博物馆 感悟包容求变之美

共话齐鲁情|泱泱齐风!走进齐文化博物馆 感悟包容求变之美

...智慧的劳动人民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齐文化,在璀璨的中华文明中独树一帜,影响深远。10月11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随“相约母亲河· 共话齐鲁情——台港澳媒体山东行”联合采风活动走进齐文化博物馆,共同感受博大...

2022-12-07 #经典句子

齐家文化:西北新石器时代的明珠 反驳“中华文明西来说”的铁证

齐家文化:西北新石器时代的明珠 反驳“中华文明西来说”的铁证

...齐家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西北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一、齐家文化的发现齐家文化是以中国甘肃为中心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齐家文化得名于齐家坪遗址的发现,1924 年瑞典考古学家安特...

2012-10-04 #经典句子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中原行⑨|从二里头到三星堆 “同款”文物背后是礼制文化的交流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中原行⑨|从二里头到三星堆 “同款”文物背后是礼制文化的交流

...”和“撞脸”器物。此前,四川日报全媒体“寻根五千年中华文明 三星堆对话古遗址”之中原行报道组走进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触摸这里古老夏文化,也试图透过文物感受文明的交流和传播。二里头和三星堆在地理空间上...

2014-12-22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