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禄山 只是因为他说了句 外若痴直 内实狡黠

时间:2011-11-13

皇帝给了安禄山一次新的生命机会,马上,宰相又要给他一次升官的机会了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2997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6 分钟。

本文由作者《小恩的历史文化》独家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句话用到安禄山身上一点都不错。皇帝给了安禄山一次新的生命机会,马上,宰相又要给他一次升官的机会了。哪个宰相呢?李林甫。要知道,开元二十四年不仅是安禄山的幸运年,同时也是李林甫的幸运年,就在这一年的年底,李林甫取代张九龄,成了首席宰相了。李林甫任相期间,曾经给唐玄宗提出过一项著名的建议。他说:“文人为将,怯当矢石,不如用寒族蕃人。蕃人善战有勇,寒族即无党援。”也就是说,边将不要用会临阵脱逃的文人,而要用出身比较低但勇敢善战的胡人。另外还得用寒门,因为寒门出身的人在朝廷里就不会结党营私。李林甫为什么提这么一个用人方略呢?一句话,为了专权。

李林甫是个爱权力的人,可是,他有两大劣势不利于揽权,一是没有文辞,二是没有军功。正因为如此,李林甫就特别忌恨那些有文化和有边功的人,如果谁要是把这两个本事都占全了,那李林甫就更加恨之入骨了,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那么,谁最有可能把这两个优势占全呢?就是那些文官出身的节度使。这些人受过良好的教育,再立功疆场,那不就等着出将入相了吗?这对李林甫可是个威胁。怎么办呢?以前我们讲过李林甫打击政敌的事情。可是,事后整人必定是有风险的,李林甫是吏治派官员,更相信制度建设,他要防患于未然。怎么防患呢?干脆,提这么一个用人建议,启用胡人将领。他们目不识丁,无论如何也当不了宰相,这不就不会撼动他的地位了吗?多自私啊!

当然,建议归建议,能不能形成一项政策还得皇帝说了算。那唐玄宗同不同意李林甫的这个建议呢?唐玄宗可不光是同意,他觉得这条建议简直说到自己心里去了。李林甫害怕别人抢位置,唐玄宗也害怕呀。唐玄宗晚年最害怕太子勾结武将抢班夺权了,如果任命汉人将领的话,难保不和太子发生这样那样的联系,皇甫惟明、王忠嗣,不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吗?可如果任用胡人将领,那就不可能和太子有什么渊源,跟太子勾结的几率也就大大减少了,这是好事!再说了,当时任用胡人将领也是大势所趋。为什么呀?首先是唐代的主力兵源变了。本来,在府兵制时代,士兵主要是中原老百姓,将军也主要是中原的汉人,这没有任何问题。

但是,自从开元中期张说改府兵为募兵制之后,戍边的军人就不再是中原老百姓了,而是由边疆的节度使就地招募。在边疆地区就地招募,能招来什么人?很多都是附塞的胡人,或者是胡汉混血儿,这些人逐渐成为主力兵源了。如果士兵以胡人为主了,那将军换成胡人也就是迟早的事。另外,开元中期以后,随着社会的安定和繁荣,中原汉人越来越追求文雅的生活,不愿意打仗了,正所谓“子弟为武官,父兄摈不齿”。整个中原社会逐渐弥漫了一种重文轻武的风气,出身中原的将才也就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由勇敢善战的胡人将领来填补空白不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嘛!就这样,既是出于私心,也是出于现实考虑,唐玄宗完全同意了李林甫的这个方略。

这个用人方略对安禄山可太有利了。首先,他是胡人;另外,他出身很低,这寒族胡人的条件简直就像给他量身定做的一样,有了这样的先天条件,想不出头都难啊。皇帝扶上了马,宰相又送了一程,天时地利都对安禄山有利,在这种情况下,能不能脱颖而出可就看个人造化了。安禄山的造化怎么样呢?超一流。开元二十四年他不是回到营州,白衣效力了吗?五年之后,他已经荣升为平卢节度使了。按照玄宗时期的建制,平卢节度使有兵力三万五千多人。五年之间,从三万五千人之一上升为三万五千人之首,这个跨越可是相当不容易。我们都知道,当时符合寒族胡人条件的不可能只有安禄山一个,他怎么就能蹿升得这么快呢?毛主席说过,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安禄山快速升迁,除了外部环境有利外,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他个人素质好。

他有两项素质非常优秀。首先,安禄山特别能打仗。我们不是讲过,当时唐朝在东北的主要敌人是奚和契丹吗?这两个民族经常联合作战,把东北地区搞得很不消停,好多节度使都栽在那里。可是,安禄山不一样,自从他当了节度使,朝廷就经常能听到捷报了。而且,这捷报可不是虚报战功,而是实打实地抓到俘虏。根据《资治通鉴》的记载,安禄山“岁献俘虏,不绝于路。州县疲于递运”。天宝九载,安禄山一次就贡献奚人俘虏8000人。安禄山打仗为什么这么牛呢?《安禄山事迹》中已写明:第一,恩威并重,只要投降,就既往不咎,而且让他们直接当兵,给出路。这最能有效地瓦解敌人了。第二,长于沟通。

当年汉族将领当节度使的时候,就算想要恩威并施,也不容易做到;就算是一番好意,经过好几层翻译,也早就变味儿了。可是安禄山不存在这个问题,他掌握那么多语言呢,跟谁都能沟通,奚人也好,契丹人也好,一听到将军用本民族语言跟他们谈心,能不心服口服地为他效力吗?这样一来,安禄山的优势可就显现出来了,别人打仗都是消耗自己的力量,而他打仗则是不断增强自己的力量。眼看着平卢军不断壮大,可把唐玄宗高兴坏了。这个安禄山,当年果然没看错,是个能人!可是,光会打仗也不行。王忠嗣、皇甫惟明也很会打仗,最后不是也都没有好下场嘛!

一个将军要想混得好,除了会打仗之外,更重要的还是要让皇帝放心。这一点,安禄山清楚得很。怎么才能让皇帝放心呢?那就玩命地献忠心吧。举个例子。一次安禄山觐见玄宗,太子也在场。拜见过玄宗之后,玄宗就让他拜见太子。可是,安禄山就是不拜。左右一看,这是严重的失礼行为啊,赶紧催他。这时候,安禄山说话了:“臣蕃人,不识朝仪,不知太子者何官?”玄宗一看,到底是边疆少数民族,不懂行。就给他解释说:太子是储君,朕百年之后就要由他来当皇帝了。这时候,安禄山假装若有所思地说:“臣愚,比者只知陛下,不知太子。”什么意思呢?我心里只有你一个人,不知道太子是什么概念!

要知道,唐玄宗晚年最害怕的就是大臣不忠,和太子勾结抢班夺权,现在一听安禄山说心里只有皇帝,没有别人,感动得都要哭出来了,能不喜欢他吗?再举个例子。安禄山年轻时候就不瘦,中年以后更加发福,肚子特别大,自称腹重300斤。据《安禄山事迹》讲,他乘驿马入朝,驿站得为他选最壮的马,而且马鞍前还要特别加装一个小鞍,盛他的肚子。有一次,唐玄宗打趣他,问:你这肚子里都有什么呀?怎么这么大?安禄山不假思索地说:“更无余物,正有赤心耳!”唐玄宗一听哈哈大笑,这个安禄山,真是傻得可爱呀!其实到底是谁傻呀?唐玄宗傻。安禄山那叫“外若痴直,内实狡黠”,是装傻;而唐玄宗居然相信,可就是真傻了。

可能有人要说,唐玄宗一代明君,怎么就傻到这个程度呢?他难道看不出来安禄山的表演太夸张?要知道,这就是人性的弱点了。通常人只要是听好话,智力马上严重缩水,皇帝也不例外。另外,安禄山的胡人身份也给他加分了。试想,如果是李林甫或者杨国忠说什么我眼里只有皇帝,我肚子里只有一颗对皇帝的忠心,或者我连太子都不认识,唐玄宗再喜欢听好话恐怕也会觉得恶心吧?但是安禄山就不一样了。无论什么话只要配上他不太流利的汉语和憨厚的大个子,都会显得真诚无比,唐玄宗没法不信呀。很快,安禄山的正面形象就建立起来了。在唐玄宗看来,此人既能且忠,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得重用!故事说这里就结束了,不知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喜欢的朋友请点赞或留言只评论区哦!

参考资料:资治通鉴

参考资料:安禄山事迹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图片来源于网络,本文系作者《小恩的历史文化》独家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唐玄宗之所以重用安禄山 只是因为他说了句 外若痴直 内实狡黠》,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李白写了2句诗 可惜唐玄宗没看到 导致唐朝死了3500万人

李白写了2句诗 可惜唐玄宗没看到 导致唐朝死了3500万人

...表现出很大的忧虑。李白在长安期间,正是奸臣李林甫、安禄山的上升期。唐玄宗谬托知己,把李林甫和安禄山当成了赤胆忠心的国家栋梁,委以重任。李林甫独霸相位,权倾朝野19年,他为人满腹私心,拉帮结派,排除异己陷...

2013-06-28 #经典句子

唐玄宗晚年盲目自信 高力士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可惜已经晚了

唐玄宗晚年盲目自信 高力士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可惜已经晚了

...文武都不敢说出实情。所谓“边将拥兵太盛”,当然是说安禄山。当时全国划分为九个边镇,设九个节度使。而安禄山一人就兼领三个镇的节度使,不但如此,他养父的儿子安思顺也领一个镇的节度使,他们一家人就占了大唐节...

2024-01-16 #经典句子

驸马打公主 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 皇帝得知却不生气:他说得对!

驸马打公主 说了句大逆不道的话 皇帝得知却不生气:他说得对!

...貌美如花,贤良淑德,所以入宫后备受广平王宠爱。后来安禄山起兵造反,带军逼近长安,唐玄宗带着杨贵妃和诸皇子皇孙出逃,李亨、李俶、李适爷孙仨也在其中。由于太过匆忙,有些家眷来不及逃走,结果被叛军掳走,沈珍...

2015-04-16 #经典句子

带你见识古代那些临死前因为一句话救了性命的成名人物!

带你见识古代那些临死前因为一句话救了性命的成名人物!

安禄山,并非一生下来就是个手握兵权的大反贼。他是柳城杂种胡人一个,本来没什么姓氏,有个小名叫轧荦山(突厥语“斗战”之意)。他母亲姓阿史德,是个突厥的巫婆,每天靠祈祷占卜为生。后来他随继父安延偃改姓安,...

2023-12-02 #经典句子

他是盛唐时著名贤相 被贬后写下这首诗 首联就是千古名句

他是盛唐时著名贤相 被贬后写下这首诗 首联就是千古名句

...,法庭之上,一片乌烟瘴气。开元二十四年,张九龄见了安禄山,认为是安禄山的罪行,张九龄见他不是善茬,断定此人不杀,日后必乱,希望能够将他处死,而唐玄宗却放了安禄山一马。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被贬荆州。独自...

2023-06-29 #经典句子

历史上这两人 临死之前一句话 不仅保住性命 而且就此发迹

历史上这两人 临死之前一句话 不仅保住性命 而且就此发迹

...辉煌的人生……“大夫不欲灭两蕃耶?何为打杀禄山!”安禄山是出生在营州柳城的胡人,原本姓什么都不知道,被人嘲笑为“杂种”。他在做为买卖人协议物价的牙郎时,因偷羊被抓,幽州节度张守珪,要把他乱棍打死,他高...

2024-01-15 #经典句子

唐玄宗将蝗虫当成神明来拜 姚崇说了一句话 气的唐玄宗无话可说

唐玄宗将蝗虫当成神明来拜 姚崇说了一句话 气的唐玄宗无话可说

...。有一年,山东发生了很严重的饥荒。据说,这个饥荒是因为蝗虫泛滥而产生的。唐玄宗得知了这件事情之后,赶紧去神庙祭拜蝗神,祈求蝗神保佑不发生灾荒。虽然唐玄宗诚心的祭拜了,可是山东的蝗灾却没有半点消退的迹象...

2023-08-07 #经典句子

自古以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下一句值得反思 真是唐玄宗的名句

自古以来“没有永远的朋友”下一句值得反思 真是唐玄宗的名句

...平公主就被他给赐死了。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主要还是因为他们都侵犯到了对方的权力。说到太平公主,她可是李治和武则天最宠爱的小女儿,当时吐蕃人请求和他们和亲,不过因为他们两个人都舍不得太平公主,所以便以她...

2015-05-24 #经典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