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句子大全,网罗天下好句子,好文章尽在本站!

成语退避三舍 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舍等于30里

时间:2010-12-07

虽然成语一般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其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退避三舍这个成语,那它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重耳回到国内当上晋文公后,

友情提示:本文共有 1503 个字,阅读大概需要 4 分钟。

中华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汉语中上万条成语。虽然成语一般只是简单的四个字,但其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大家都知道退避三舍这个成语,那它背后的故事又是什么呢?

重耳回到国内当上晋文公后,采取了一系列的富国强兵的政策,晋国的国力很快就升上来了。公元前634年,南面的楚国楚成王,拜成得臣为大将,集结了陈国、蔡国、郑国、许国四个仆从国,一起进攻宋国,宋成公立刻派人到晋国求援。

晋文公有点为难了,他想帮宋国,因为当初他流浪最落魄的时候,正是宋国接待了自己,让自己吃上了饱饭对自己很好,现在宋国君王拉下脸来求自己了,自己于情于理都应该去救。可是楚成王对自己也不错,当初待自己更好,手心手背都是肉,心里是纠结万分。

于是他把群臣叫起来,一起商量这个事情,当初和他一起流浪,最能打仗的将军先轸提议说:楚国强横霸道,觊觎霸权很久了,这样一个国家,早晚和我们是要刀兵相见,迟打不如早打,这是老天赐给我们在诸侯当中建立威望的机会,我们不能白白浪费。

既然决 定要救,晋文公就问,该如何去解宋国之围?这时一位大臣出了个主意,曹卫两国与出国关系密切,最近卫国还同楚国结了亲,我们如果派兵去攻打曹国和卫国,那么楚军必然来救,宋国之围就可以解了。晋文公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于是晋文公很快同意了这个方案。

公元前632年,晋文公任命先轸为元帅,晋国大军南渡黄河,攻打卫国。这个时候的楚军,已经打到了宋国的都城睢阳了,忽然从卫国传来告急的消息,楚成王左思右想,卫国已经和楚国结了亲,要是见死不救实在说不过去,不得已只好把成得臣留下来继续攻打宋国,而自己亲自率领主力去救卫国。

大军走了一半的路程,突然又得报说,曹国的都城都已经被攻下了,曹国的军侯都被俘虏了,楚成王这个时候开始犹豫了,决定暂时撤回部队,回国以后又派人去通知成得臣从宋国撤回来。

可是成得臣是一个十分骁勇而又骄傲的将军,在他看来宋国眼看着就攻破了,怎么能在这个时候功亏一篑,所以他让使者回去禀告楚王,说等自己拿下宋都凯旋归来,如果真是碰上晋军了,将和他们决一死战。如果打败了,愿意接受军法处分。

成得臣他手底下有个将领出主意说,我们可以派人和晋军谈判,让他们恢复曹国和卫国的土地,如果他们答应了,我们就从宋国撤回来,假如他们不答应,宋国人都会怨恨他们,于是就派人去见晋文公。把这和平计划告诉晋文公。

晋文公决定将计就计,通知曹卫两国,说愿意恢复他们的国家和土地,但是有个条件,你们必须和楚国断交,同时把使者给扣起来了,这样做其实就是为了激怒成得臣,果然消息传回去以后,成得臣气得暴跳如雷,破口大骂,非要和晋文公拼个你死我活。

成得臣立刻下令,撤去围困宋国的军队,立刻赶去与晋军的主力决战,楚国的先锋刚和晋军交战,晋文公就下令撤退,晋军向后撤了30里,楚军以为晋军是怕了,不打仗就撤了,于是紧追30里,晋文公看到楚军追上来,又下令在退30里。

这样接连三次,一直后撤了90里,晋文公那边已经率领主力撤到城濮,这才下令安营扎寨。晋文公之所以要撤,是因为当年晋文公流浪到楚国的时候,楚成王曾经和他开玩笑,问他回国以后该怎么报答他,晋文公当时的回答是,如果未来两国不得不打仗,那么我率军退避三舍。

在当时舍是单位词,一舍是30里,三舍就是90里,所以后来就有了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主动退让以避免冲突。当年晋文公说这话的时候,成得臣就在旁边,恨不得当场就把晋文公给杀了,还是楚成王给制止了。

现在这一幕真的发生在成得臣身上了,不知他是记性不好,还是根本没看出来,别人连退三次,他连追三次,把好好的和平机会都给追没了。接下来,他将面临的是春秋初期最残酷的一次大战城濮之战。

本文由回首淘历史原创,首发百家号

本文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成语退避三舍 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舍等于30里》,同时在此感谢原作者。

本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政治立场,如有侵犯你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处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站立场。
相关阅读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退避三舍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补充式用法的成语?

成语每日一荐|除了退避三舍 你还知道哪些具有补充式用法的成语?

1.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基本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

2017-05-30 #经典句子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竞猜:十道选择题 五百多年历史你能了解多少?

春秋战国成语故事竞猜:十道选择题 五百多年历史你能了解多少?

...丘会盟B. 践土之盟C. 黄池会盟D. 逢泽会盟第八题: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那么三舍指的是多少里的距离?A. 三里地B. 三十里地C. 六十里地D. 九十里地第九题: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下列哪个成语...

2016-03-03 #经典句子

千万别惹吃货 王立群《智解成语》 一碗羊肉汤扭转战争走向

千万别惹吃货 王立群《智解成语》 一碗羊肉汤扭转战争走向

...得不站队了。宋国是晋国紧邻,晋国还在“城濮之战”(退避三舍成语的出处)中救过宋国,所以宋国站在了晋国一边。而郑国离楚国近,自然与楚国关系好,上篇文中的老鳖,就是楚国送给郑灵公的。很诡异的事情就出现了,...

2015-04-08 #经典句子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

儿童经典成语故事1(一)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支持宋国...

2023-12-23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45乐不思蜀(刘禅)...

2011-07-22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

...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45乐不思蜀(刘禅)...

2024-01-13 #经典句子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值得收藏)

50个成语 50个历史名人 你真不一定知道!(值得收藏)

...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44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释义: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45乐不思蜀(刘禅)...

2023-12-15 #经典句子

成语退避三舍到底有多远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到底有多远 蚂蚁庄园今日答案退避三舍

...和古诗,文学,历史有关的,在这里就有新的诗句,那么退避三舍是什么意思?一起来看下吧。退避三舍有多远?1.成语退避三舍到底有多远?答案:九十里小科普:在这里的退避三舍是出自古代的,以前就是一舍三十里,三舍...

2011-04-06 #经典句子